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據人民網報導,今年春節以來,《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現象級影片,這部電影的主角哪吒在古典小說中最詳細完整的描寫就在經典名著《封神演義》中——書中有專門的三回寫哪吒出身故事,文字生動。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陳洪新近出版的新著《出仙入凡說封神》,則以深入淺出為宗旨,揭示了《封神演義》深層而有趣的內蘊。
近日,該書作者、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陳洪帶著新書《出仙入凡說封神》亮相廣州購書中心天津店,與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昊蘇、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李歡一起說哪吒、談“封神”,解讀《封神演義》內蘊,細說精彩神魔世界,帶領讀者看懂中國神話。
《西游記》和《封神演義》改編作品為何大火?陳洪從想象力豐富、文化底蘊豐厚、民族風格濃鬱三方面解讀,認為“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的態度應該是沉浸、超越、激活、發展”,即既要開闊眼界、廣泛借鑒,又要恪守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從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張昊蘇表示:“《封神演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有很宏大的框架,有人界的,有仙界的,這給後世的改編、聯想、再創造留下很多空間。《封神演義》裡出現的各個神仙、各個故事,在我們的故事語境之下不斷豐富,賦予內涵。”
談到電影《哪吒》時,陳洪認為,第一部魔童的設定,是成功的改編。原著小說裡的哪吒兼具善惡兩性,善是主要的,但是也有惡作劇的一面。這是得以改編的基因。第二部《哪吒》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兩點,一是作為動畫電影,技術已經接近於世界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高層面,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二是突出了親情內容,親情的話題覆蓋社會的話題,容易在觀眾中激起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