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海波(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3月12日電(記者 段曉魯)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海波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就政府工作報告涉港部分予以解讀。葉海波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涉港部分表明中央始終堅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援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一貫立場,繼續強調“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愛國者治港”等核心原則,彰顯了中央對維護“一國兩制”方針、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的決心和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信心,同時根據國內外情況,對香港治理提出了新的內容和期待。
葉海波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涉港澳部分既堅持了中央的一貫立場,又為香港在“由治及興”階段如何共享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偉業的榮耀提出了新期許和方向。具體而言,在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及完成《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後,香港邁入“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和關鍵時期。政府工作報告涉港部分表明中央始終堅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援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一貫立場。
葉海波亦表示,依據“一國兩制”方針和國家憲法,中國在港澳設立特別行政區,既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又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這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既是中央對香港一貫政策的具體體現,也是香港在新階段有所作為的可行方向和路徑。回溯歷史,1949年,毛澤東主席就香港的回歸問題提出“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思想,今天,中央強調“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香港自身優勢和特點就是“國際化”。
葉海波說,作為普通法適用地區,香港聯通世界,也為普通法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一貫立場在新時期的體現和具體要求。此次報告強調“深化國際合作”,是中央在憲法框架下對香港國際化功能的主動賦能,期望香港能以其所長,繼續做好“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角色,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是順應全球發展大勢所趨的一環,也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做強外循環的關鍵一招。為此,針對香港的特點特色,《基本法》第13條明確中央人民政府授權香港特區依照本法自行處理有關的對外事務。這一憲制安排,體現中央對香港高度自治的尊重,也為其國際化角色賦予明確的法律依據。香港在未來要一步強化國際化都市的地位,充分利用好《基本法》提供的法律制度優勢和自身國際交流合作充分的客觀優勢,做好“國際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