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中評社報導組)全國兩會在京舉行,22位大陸涉台專家學者第一時間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台表述意涵展開全面深入解讀。他們普遍認為,中央對台大政方針、原則具有堅定性、穩定性和連續性,這充分展現了戰略定力、戰略自信和戰略清晰。“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是今年報告新增的關鍵內容,這不僅是對台政策的一次戰略升級,更釋放出大陸在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方面的重大信號——從“政策支持”向“制度化建設”邁進,從短期應對向長期穩定機制轉變。新形勢下,相信大陸方面可以更加從容不迫地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節奏治理涉台事務,因勢利導逐步深化對台治理,推進涉台治理前沿。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令其最深刻的印象是,面對民進黨當局的分離主義立場和態度,中央政府解決問題的原則立場沒有絲毫動搖,對台大政方針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有目共睹。大陸對台政策是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大陸方面是從全局的高度定位處理台灣問題,台灣問題的主導權和主動權進一步掌握在大陸方面手中。新形勢下,相信大陸方面可以更加從容不迫地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節奏治理涉台事務,因勢利導逐步深化對台治理,推進涉台治理前沿。
對於今年涉台論述特別提出“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劉國深認為,在兩岸政治僵局持續的情況下,大陸方面穩扎穩打,優先解決可操之在我的民生事務。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與台灣民間社會利益和情感需求密切相關,如何從制度和政策入手讓兩岸同胞更加體面、安全、方面、低成本地生活在一起,是大陸各部門各地區需要進一步落實的工作,公權力部門如何從制度和政策上更好提供便民服務,為兩岸民間社會各界交往保駕護航,有待兩岸各界的共同努力,往來大陸的台灣同胞可能進一步參與這個發展過程。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表示,今年報告涉台表述具有三層重要意涵:一是指導政府對台工作基本原則的穩定與堅定;明確了中央政府今年對台工作的重點;展示了我們的對台工作是要為統一大業和民族復興服務。他指出,報告第一部分重申了中央對台政策的指導原則,這些原則是我們長期堅持一以貫之的,毫不動搖,也回答了人們的普遍關切,展示了中央對台政策原則的堅定性與穩定性。
李振廣也指出,“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這就是2025年的對台工作重點。他說,特別是關於“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這一新提法,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這意味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要深入開展制度化建設。這既是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現代化的需要。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發院研究員王英津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分析政府工作報告涉台論述,通常會從變與不變兩個維度來觀察。從今年政府報告的涉台論述看,其總基調是“不變”。這集中體現在報告重申了過去幾年大陸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幾乎沒有出現新的表述,這體現了大陸對台工作的連續性、一貫性和穩定性。就今年涉台論述的“變化”而言,集中體現在將“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王英津指出,近些年大陸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過程中,發現尚存在一些制度上不夠完善、政策上不夠銜接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兩岸融合發展的推進和深化,為此,今年政府報告提出要進一步完善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和政策,以更好地為台灣民眾尤其青年人來大陸就業、學習、創業、生活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總體來說,今年政府報告的涉台論述在整體上延續了前幾年的對台大政方針,“不變”的部分遠遠大於“變”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