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http://www.CRNTT.com   2025-03-09 15:04:52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網評: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金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如何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蕩、相互交融的宏大背景下進一步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新征程上,要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我為主,既善於吸收借鑒世界其他國家在保護利用古代運河方面的有益做法,又善於創新創造、不斷探索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有益經驗,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高質量發展,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強化協同治理。大運河溝通南北、連接古今。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運河沿線許多地區和部門,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強化協同治理。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高質量發展,應積極完善從中央到地方、從地方到基層的工作體系,實現分區、分級、分類管理。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在古代運河的保護和利用上也都體現著協同治理的要求。比如,區分運河帶管理的核心區和緩衝區,中央和地方政府各有分工、加強配合,不同機構各司其職,做好運河建築保護、自然景觀維護、遺跡考古發掘、運河文化研究等各項工作,實現多方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將現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協調機制具體化、規則化、程序化,確保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各項工作協調推進、有序展開,各項措施相互銜接、相互配套,產生“1加1大於2”的整體效應。

  擴大有序參與。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必須匯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關鍵是強化人民群眾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對大運河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要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等積極參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使參與過程同時成為人民群眾學習、傳承、弘揚大運河文化的過程。在這方面,一些國家的相關做法值得借鑒。比如,鼓勵學校開設運河相關課程,鼓勵個人參與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教育活動等,多渠道增加沿線地區居民瞭解、學習運河文化的機會。要通過網上調查、面對面訪談等多種形式吸納居民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言獻策,使人民群眾參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造福人民群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比如舉辦以大運河為主題的讀書會,製作推出展現大運河悠久歷史和風土人情的新媒體產品等,不斷激發人民群眾保護大運河的自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