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網評:擘畫香港國際交往合作新局面
來源:大公網 作者:陳成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一表述成為涉港澳部分的新亮點,它對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四條原則之一的“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做了進一步闡述和強化,充分展現了中央對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的認可與肯定,更對香港未來如何更好發揮對外交往優勢作出明確要求。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深刻領會這一表述的現實內涵,更加主動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以“硬聯通”和“軟溝通”的結合,回應中央對香港的高度期許。
較此前兩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拓展對外交流合作”和“鞏固競爭優勢”的表述更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凸顯了時代背景下中央對香港戰略定位和功能的最新安排。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和香港都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國家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也需要香港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事實上,無論是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還是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南方合作,香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獨特優勢,未來可以充分發揮其平台和樞紐功能,在“一國兩制”基礎上有效運用自身在國際上長期積累的資源,為國家對外交往合作承擔相應責任和使命。
夯實“硬聯通”加強“軟溝通”
任務明確後,香港需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從多維度推進相關工作,尤其應注意把握傳統與新拓、政府與民間的兩對關係,在“一國兩制”的宏觀框架下夯實“硬聯通”、加強“軟溝通”,擘畫香港國際交往合作新局面。
首先,香港要充分依靠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以及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金字招牌”,進一步擴大傳統優勢領域與國際的“硬聯通”,最大程度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如利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強資本領域的“走出去”和“引進來”功能,推動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同時,更多吸引外國優質項目和資金來港,同時以金融盛事活動為契機在香港匯聚海內外精英洽談合作,還可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多元化服務國家金融開放需求;依托國際仲裁中心地位,善用香港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通過推廣香港的法律仲裁服務建立國際爭議調解與風險管理平台,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增強國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