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海涵 盧哲)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3月10日上午舉行閉幕會,眾多委員在會議前後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談及參會感受。他們普遍表示,兩會內容十分豐富,使他們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發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在未來的履職工作中,也將更有方向感和使命感。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容永祺向中評社表示,參加兩會令他瞭解了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發展方向,也看到了國家對香港的重視以及香港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他說,香港有許多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在科研、人才等方面可以同內地更好交流合作。“希望未來兩地能有更多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有更大發展空間,國家在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有更多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同中評社記者分享說,“參加兩會感覺十分振奮。”他指出,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不太明朗,但我們國家的發展方向和出路卻非常清楚。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發揮“一國兩制”制度特色和對外交往的優勢,協助國家更好對外開放、幫助內地企業更好走出去。彭耀佳談及科技創新指出,香港有許多優秀大學和研發團隊,他們可以融入深圳的高科技生態,助力高科技領域進一步發展。
“非常開心!”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同記者分享他參加今年兩會的感受時難掩心中喜悅。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港澳深化國際合作”,何君堯說,在深化國家合作方面,香港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他表示,要推動民間力量參與,構建更加廣泛的國際友誼圈;要積極做好民間外交,在國際舞台上獲得發言權、說明自身想法。
“今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共商國是,內容非常豐富,在經濟、民生等領域提出了大量舉措。下一步的重點是執行和落實。”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馬秀珍告訴中評社記者。談及今年兩會的熱詞——“科技”,馬秀珍表示,近年來,我國有許多科技創新成果,這是推動發展的動能。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技術在經濟社會中廣泛應用,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效益,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