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外長記者會展現中國外交三大特色
http://www.CRNTT.com   2025-03-11 00:01:20


王毅外長出席兩會記者會答問(中評社 郭至君攝)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7日上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面向中外記者答問,88分鐘的記者會王毅一共回答了23個問題,內容豐富,金句頻出,涉及元首外交、中國外交、中美關係、人工智能等方方面面熱點問題,受到了廣大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中評社記者在現場全程聆聽了外長的記者會,有三點深刻體會。

  第一,外長記者會問答中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歷史縱深感。

  我們注意到,這場記者會上王毅外長用了很多中國古語,用“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評論中美科技領域競爭;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闡述烏克蘭危機錯綜複雜的根源;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回應美方以怨報德;尤其在談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時,王毅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站在全人類福祉的高度再次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此種種都傳遞出了厚重的歷史縱深感,成為外界觀察中國外交的特殊視角。

  我們常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王毅外長在回答很多問題時都從歷史的角度切入,將問題核心剖開在眾人面前,一針見血。在談及台灣問題時,王毅外長從《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開始講起,再到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歷史的經緯清清楚楚呈現在大眾面前。談及中俄關係,王毅外長也強調,“友好的歷史邏輯不變”,而論及中日關係,他也強調要“防止軍國主義陰魂復活”,以史為鑒,啟示當下,更能為未來尋找答案。我們以為,外長回答中蘊含的中國外交理念與中華傳統智慧同頻共振,展現出中國傳統價值觀在當代外交理念中的傳承延續,歷史的參照也為紛亂繁雜的現今世界提供了典型案例,啟發聽眾思考,什麼才是正確的抉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