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任朱琳琳(左三)在社區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為居民講解針灸知識。(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健康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關係國家民族的未來。代表委員們表示,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開展科技創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奮力書寫更有溫度的健康中國答卷。
打通健康便民“最後一公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基層醫療機構是守護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近日,由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貴州醫院派駐專家陳會文教授帶領的心臟外科團隊,為貴州胎齡29周、體重僅為1.3公斤的“Berry綜合征”早產兒成功實施心臟畸形矯治術,創下了該病種全世界最低體重、最小年齡紀錄。“這是貴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發展的一個縮影。”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孫發說,近年來,貴州以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抓手,引進國內頂尖優質醫療資源,讓患病群眾“大病難病不出省”。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周琳介紹,該院通過惠民義診、科普講座、帶教交流、技術推廣、設備支持、基金幫扶等一體化下鄉“送健康”方式,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百姓身邊,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同時,該院探索新型幫扶協作機制,先後在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茂名市電白區建立“五級(省—市—縣—鎮—村)聯動醫療幫扶項目”,進一步打通健康便民的“最後一公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