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網評:強化“香港智造” 實現彎道超車
來源:大公報 作者:謝承潤
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一系列目標和要求,傳遞出的信息令人振奮。報告將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突出位置,強調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中國智造”的代表雷軍、周雲傑在首場“代表通道”上同時亮相,體現出製造業作為立國之本,更凸顯在當前的國際競爭格局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核心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筆者認為,在當前的背景下,強化發展以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技、半導體、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香港智造”,將成為香港升級轉型,融入國家創新發展大局的關鍵。
融入國家大局“憑風借力”
首先,“中國智造”加速走向全球,為“香港智造”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過去一年,國家經濟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力量,正顛覆國際市場格局,展現出科技創新的強大動能。小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與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頗具代表性,前者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的代表人物,後者則體現了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成功。這對香港的轉型發展有著巨大的借鑒意義。
更重要的是,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然選擇。隨著中國製造業進入以自主創新引領全球產業變革的新階段,“尋尖─攻尖─拔尖─頂尖”的路徑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不斷覆製、加速實踐,香港衹有融入國家創新發展大局,才能“憑風借力”,實現彎道超車。
第二,強化“香港智造”,是香港聚焦自身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方向。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但受限於土地、資源等制約,製造業發展是公認的短板。隨著國際經濟形勢變化,香港的傳統產業受到一系列挑戰,迫切需要找到轉型的新方向、新動能,以高科技含量、智能化、綠色化為特色的先進製造業,成為必然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