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榮 |
中評社台北3月12日電(作者 李建榮)今年3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日,這一天也是“國家”早經制定的植樹節。台灣各地也都陸續舉辦植樹活動,並有分送樹苗的活動,廣受民眾歡迎,這也是紀念孫中山一生為國為民偉大貢獻的一個方式表達。
而在對岸的中國大陸也曾在鄧小平的提議下,於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將每年的3月12日訂為中國植樹節。當時大陸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稱,將3月12日設立為植樹節,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不過自1986年後,大陸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北京的集體植樹活動,已調整為四月的第一個休息日。但是維持對孫中山革命先行者的敬意,大陸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還保持著,繼承著,甚至在孫中山重要的誕辰紀念日強調,該黨是孫先生理念的支持者、合作者、繼承者。
兩岸畢竟同文同種,因此民俗節慶,全國各地人民都還同一天歡度春節、端午節及中秋節,也紀念著清明節。但是基於執政的意識考量,兩岸其他的法定紀念日則多有不同,例如兒童節、青年節、父親節等,甚至台灣還有228紀念日。因此兩岸的執政當局,能共同以紀念孫中山為由,擇定他的逝世紀念日為植樹節,是很有意義的共同看法,這何嘗不是求同存異的政治現況。
“中華民國政府”將3月12日“國父”逝世紀念日訂為植樹節,是有緣由的。因為孫中山不僅是推翻清朝,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先驅,他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政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