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在日本東京,一名男子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學習胸外按壓和除顫儀使用方法。(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東京市中心六本木新城的廣場上,人們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學習胸外按壓和除顫儀使用方法。廣場一側的帳篷內“濃煙”彌漫,人們聽從指揮,以濕巾捂住口鼻穿越帳篷。另一側,人們登上地震模擬車,體驗在地震的劇烈晃動中如何自救,還向消防員學習消防水槍的使用方法。
3月11日是東日本大地震14周年的日子,日本多地組織了各種形式的防災演練。在六本木新城廣場,約1000人參與了當天的防災演練。
記者駐日工作多年,報導防災演練不計其數,切實感受到了日本對提升防災軟實力的重視,比如提高災後響應速度能力的培養、樹立群眾的防災意識、建立社區居民之間互助制度等。
日本國家層面設立了由首相牽頭的中央防災會議,各級政府也設有地方防災會議。這些防災會議都有日本紅十字會等相關機構參與,主要職責是制定及促進實施各級防災計劃。同時,各級政府和公共團體具體推進儲備物資、應急電源與通信系統建設、危機管理培訓、防災演練等措施。
日本構建起了隨時能戰的支援物資供應體制。各級地方政府和團體需儲備飲用水、食品、藥品、毯子等基本應急物資,並根據人口配備發電機、淨水機、簡易廁所等設備。為應對大規模災害下物資供應不足的情況,日本各地通常與全國其他城市結為姐妹城市或簽訂防災協定,便於災害時互相支援。
民間企業在防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開發和管理六本木新城的森大廈公司圍繞六本木、麻布台、虎之門等新城,安排職工分布居住以及值班人員過夜,確保地震發生時迅速成立對策總部並集結職工。公司還在大樓中引入地震損傷推測系統,根據地震數據和建築特性判斷建築安全性,協助制定震後應急響應優先級。每年組織兩次全體職工防災演練和一次街區居民參與的演練,同時儲備足夠10萬人使用3天的物資,為附近居民、租戶和約1.4萬名受災避難者提供避難場所和物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