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金融體系融資渠道豐富、國際貿易聯繫緊密互信,對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可提供巨大助力。(大公報) |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大公報報導,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十四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同時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今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提出兩項聯名建議,其中之一就是發展碳排放交易市場。多位代表委員積極為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言獻策。有本地商界人士提出,本港中小企業也要積極引入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建議,可在閉環管理安排下,放寬大灣區內的資本流動限制,吸引海外資金通過香港平台投資內地,也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增強大灣區對內地與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等。
全國人大代表黃冰芬表示,要利用好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碳信用檢測的優勢,促進公平貿易,甚至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碳定價中心。香港的當務之急,是要發展一套國際互認的碳交易機制,幫助引進綠色資本,幫助內地碳信用“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