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陽凌源無白丁遺址群(2024年11月23日攝)。(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近期,中國在紅山文化考古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諸多發現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
考古人員日前在遼寧省朝陽市凌源無白丁遺址群新發現多處紅山文化遺跡,為紅山文化的演化進程增添了新的實證。
無白丁遺址群位於凌源市北部,地處著名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西部約13公里,占地面積約42平方公里,在此範圍內已確認紅山文化遺址和積石冢31處。
通過樣品采集以及碳十四測年分析,並結合周邊地區的相關遺址,考古人員推測無白丁遺址群部分遺跡的年代處於紅山文化晚期階段。
“結合部分遺跡采集的木炭樣品測年數據可知,這裡存在與牛河梁遺址同時期的生活遺存,為探索與紅山文化核心區協同演進的聚落遺址提供了關鍵性坐標。”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於懷石說。
在與遼寧毗鄰的內蒙古,也於去年新發現3件紅山文化玉龍,年度出土玉龍數量為近年之最,其中一件是紅山文化考古出土的體量最大玉龍。
玉龍是紅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C”形玉龍,因體形大、工藝精被譽為“中華第一龍”。此次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下窪鎮元寶山積石冢發現的一件玉龍,長15.8厘米、寬9.5厘米、厚3厘米,和它一同出土的還有玉環、玉璧、玉蠶、玉鴞等百餘件玉器。
元寶山積石冢屬於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100年至5000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黨鬱認為,通過對元寶山積石冢的發掘,能更好地瞭解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形態,探尋紅山奠立禮制的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