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據人民網報導,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在今年全國兩會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將加快建設“好房子”,把住宅層高標準提高到不低於3米。除了層高“長個”,“好房子”還好在哪兒?不妨以加減法來觀察。
做好減法,減去痛點、硬傷。層高不足、采光不佳、隔音不好、公共空間不夠……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希望解決的難題,正是“好房子”建設的發力方向。目前,《好住房技術導則》已發布試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組織編制建設指南、修訂住宅項目規範,為房屋品質提供保障。
做好加法,加上科技、服務。建築工藝方面,人們期待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使用,讓房子更加綠色環保、安全耐久。全屋智能方面,從刷臉開門的門鎖,到自動感應的燈具,再到應對獨居老人突發狀況的智能設備,新科技讓家居生活多了不少幫手。
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折射出契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建築理念革新,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聚焦新建住宅,立足實際,滿足不同群體需求。政府要帶頭把保障性住房建成“好房子”,在優化戶型設計、完善配套設施上下功夫,切實提高群眾居住體驗。同時,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引導企業做好市場細分、合理定價,例如,單人公寓、多子女家庭改善型住宅、適老化住宅等,在房屋品質不打折扣的基礎上充分滿足多樣化住房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