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網評:博物館的“容量”與“能量”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石 羚
解決博物館一票難求問題,有啥妙招?
一段時間以來,陝西西安推出新探索:西安碑林博物館宣布全年無休,不設閉館日;西部機場博物館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館,乘客在出行之餘可欣賞精品文物,話題“把博物館建到機場裡”引發熱議。
隨著“文博熱”持續升溫,逛博物館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2024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超14億人次,同比增長1億餘人次;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博物館接待遊客再創新高,日均超1000萬人次。滿足群眾新期待,必須進一步破解文博供需矛盾。
如何擴大供給?
有的地方探索打破時間邊界。現實中,“周一閉館”讓慕名而來的遊客遺憾而歸,開館時間“朝九晚五”也阻礙了上班族的腳步。為此,有的博物館早開門、晚關門,有的推出夜游服務,有的取消閉館日。延長開放時間,甚至打造“不打烊的博物館”,能為更多遊客打開“方便之門”。
時間有上限,空間無局限。拓展展陳空間,突破博物館建築的有形邊界,讓更多藏品走出庫房、融入生活、走近大眾,蘊藏巨大潛力與可能。
可以“向外拓界”。比如,四川不少博物館積極“走出去”,巡展足跡遍布國內多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