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國際秩序轉型的本質是權力再分配與規則重構的雙重進程。但目前的國際秩序轉型日趨複雜,風險性上升,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因國內的政治極化與社會撕裂陷入失能,可能加劇世界及美國的不穩定。全球化推動權力再分配,也促進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而特朗普 “美國優先”政策不僅削弱了國際協調機制,更使全球陷入了“無秩序競爭”,但也為中美及其他主要大國尋求合作路徑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作為“舊秩序”的受益者與“新秩序”的倡導者,中國如何平衡改革者與建設者身份,將決定未來國際秩序的走向。中國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應更積極推動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在國際發展合作中的中心協調作用,共同抵制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營造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良好發展環境。
隨著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與拜登時期全面遏制中國的政策相比,中美兩國合作的機率與空間在上升,應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照顧核心關切,管控彼此分歧,在互利互惠基礎上拓展合作領域,共同探索出一條既有利於兩國、又造福世界的正確相處之道。雙方可務實展開以下領域的合作:
第一、在政治領域:
中美雙方應在維護各自紅線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元首外交,積極利用多邊國際活動深化互動,進一步增進雙方的政治互信。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層面推進各領域的務實合作對話。中美兩國在地方城市層面,不斷拓展在綠色能源、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對口協作,推動中美關係深入發展。
目前,中美雙方最現實的選擇是“管控衝突、擴大合作面”、務實對話,以更靈活、多層次的方式推進中美關係實質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