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現場:探訪故宮 兩岸青春共譜文化新章
http://www.CRNTT.com   2025-04-05 00:19:37


兩岸學子同游故宮。(中評社 梁夏欣攝)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實習記者 梁夏欣)4月3日,由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帶領的28位台灣青少年與北京八中少年班師生開啟“兩岸青少年中華文化交流活動”第二日行程。兩岸青年共同踏入故宮博物院,在這座華夏文明的有形史册中,續寫跨越海峽的文化對話。

  禦園探秘:指尖觸動文化記憶
 
  甫入午門,台灣學子即被朱牆金瓦的巍峨氣勢所震撼,紛紛舉起手機定格瞬間。隨著講解員深入解說,還有學子取出iPad記錄重點,鏡頭與筆記交織成了求知的雙重軌跡。

  昨日破冰後的熱絡,在禦花園的叠石間流淌成歡聲笑語。台灣學生向北京同學描述:“你看過《鬥破蒼穹》真人版嗎?我覺得和電視劇裡的有點像......”北京的同學也大方分享自己的過往經歷:“我以前來這裡的時候台階上還沒有固定的金屬護欄,那時候的台階看起來更漂亮......”,古今影像在青春視野中交錯重叠。

  成語飛花:文化密碼的雙向解讀

  本次交流的一項主題是“跟著成語游故宮”,校方特設“飛花令”遊戲環節。兩岸學生穿梭欞星門間,根據身旁景色隨機接力,從“龍飛鳳舞”的匾額到“龍章鳳采”的彩畫,古老建築瞬間化作活字典。

  匾額譯碼:凝固詩行中的家國想象

  遊覽尾聲,故宮學研究院李文君研究員帶來匾額楹聯主題的相關講座。從楹聯中的祝福到匾額蘊含的智慧,兩岸學子在古人的筆墨間,讀懂華夏文明的精神基因。

 “這些台灣學子中的許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到北京故宮,他們覺得非常新奇,都拿出手機出來記錄。”馮明珠院長表示。作為兩岸共同的文化符號,這次故宮之旅對於台灣青少年來說是從書本到現實的跨越。“這次遊覽不僅讓我們對兩岸的文化記憶合攏在一起變得更加完整,也加強了我們與大陸學子的交流。”一位台灣青少年在遊覽結束後感嘆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