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媒體團在玉皇觀茶園門口合影留念。(中評社 姜宜芃攝) |
中評社寧強4月7日電(實習記者 姜宜芃)在秦巴大地山花爛漫之際,“2025兩岸新媒體鄉村振興採訪直播活動”前天於寧強縣正式啟動。中共陝西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寧強縣委縣政府及兩岸媒體代表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以新媒體為橋、助力鄉村振興的深度合作。
啟動儀式上,寧強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古曉斌代表縣委縣政府致歡迎辭。他介紹,寧強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素有“蜀道明珠”、“漢江第一城”的美譽。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環境優美、生態宜居。作為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發源地,寧強縣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綠水青山,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近年來,寧強發揮資源富集強項與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形成了以中藥材、食用菌、茶葉為主導的農業產業體系,累計種植中藥材24.8萬畝。其中“冠軍產業”天麻種植面積達到了5萬畝,天麻產量占全國份額1/4,天麻萌發菌種源占全國市場3/4的份額,茶葉產銷規模位居全省前列。此外,寧強縣獨具氐羌文化魅力。作為古羌族聚集地之一,寧強享有羌族故里之美,2023年被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對此,古曉斌指出,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近年來,寧強縣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鄉村總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他表示,寧強縣真誠希望兩岸媒體深入鄉村,挖掘鄉村振興的好故事,傳播寧強之美。他也熱忱歡迎台灣同胞來寧強縣觀光旅遊、投資興業,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央視總台記者居筱萌作為大陸媒體代表發言。她談到,此刻的漢中是觀賞油菜花最美的季節,像在台灣的苗栗、台中等地也有悠久的油菜花種植歷史。漢中出土的漢代鐵犁鏵與台灣客家油菜籽、油坊器具一起見證著耕讀傳家的共通血脈。居筱萌表示,她期待通過各位媒體朋友的鏡頭與筆觸,讓更多的台灣同胞感受到漢中的人文之韵。
台灣自媒體代表劉樂妍分享了行程這兩日她深入陝南鄉村的感觸:“一下車我就被陝南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跟城市喧囂相比,陝南這裡的寧靜真的讓我浮躁的心情迅速沉澱,像是找到了心靈的栖息地。”走遍陝南的村落,劉樂妍看到了錯落有致的梯田、金黃的油菜花,飽滿的莊稼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這都是大自然與農民共同描繪的絕美畫卷。但和村民交流的時候,劉樂妍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質朴與熱情,也瞭解到陝南地區在農產品的銷售上存在難題。她指出,部分優質的農產品因為地處偏遠,難以被外界知曉。因此,她表示要通過她的的努力,幫助農民們打破地域限制,搭建起陝南與外界溝通的橋梁,為鄉村振興也貢獻一份力量。她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陝南的好產品走出大山,讓更多人領略到陝南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