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參訪團走進勉縣新街子鎮杜寨村,在村支書杜會勇的帶領下,深入探訪這座以“農旅融合”為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村。(中評社 姜宜芃攝) |
中評社漢中4月8日電(實習記者 姜宜芃)由陝西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主辦的“山鄉花開·秦巴有約”2025兩岸新媒體鄉村振興採訪直播活動4月6日進入第二天的行程。上午九時,媒體參訪團走進勉縣新街子鎮杜寨村,在村支書杜會勇的帶領下,深入探訪這座以“農旅融合”為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村,見證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交織的鄉村發展新圖景。
杜寨村始建於清末民初,是陝南地區典型的百年古村落。自20世紀70年代起,該村便以“一把竹竿、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嚴謹態度實施統一規劃,明確房屋高度、道路寬度等標準(主路前寬8米、後寬7米),形成了“前門對前門、後巷連廚房”的棋盤式格局。歷經六任村支書接力守護,這份規劃理念延續至今,造就了全村586戶院落整齊劃一、巷道縱橫通達的獨特風貌。
春日杜寨,千畝油菜花海金浪翻湧,這裡既是“杜香香”菜籽油的核心原料基地,更是近日來社交媒體上的“網紅著名打卡地”。據杜會勇介紹,村民將傳統榨油工藝與現代品牌運營結合,打造出區域特色農產品,每年吸引數萬遊客慕名而來,實現“花海變金海”的生態經濟轉化。
在陸基循環水智慧養殖基地,媒體參訪團看到南美白對蝦在循環水系統中高效養殖,科技賦能打破地域限制;蔬菜智慧大棚內,自動噴灌、溫控系統實時調節作物生長環境。杜會勇介紹,杜寨村近年建成水稻智能育秧工廠和760畝托管基地,通過“1253”高效輪作模式,實現畝均產值提升30%。從傳統耕作到智慧農場,杜寨村展現了農業現代化的生動樣本。
從“百年老村”到“振興樣板”,杜寨村用40年堅守規劃初心,以“千萬工程”為契機,走出了一條傳統村落現代化轉型的特色之路。如今,行走村中,白牆黛瓦與彩繪田園相映成趣,口袋公園點綴其間,污水管網全覆蓋,村民生活質量大大提升。這個秦嶺腹地的村莊,正以生態底色、科技亮色、文化特色的多元融合,書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鮮活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