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僑海創新發展論壇現場。王沁睿攝(圖片來源:海外網) |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據海外網報導,在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僑界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引進的外資中60%為僑資,引進的外企中70%為僑企,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中95%以上是華僑華人。作為聯通中外的橋梁紐帶,僑界人才既是國際創新趨勢的“傳感器”,又是成果技術轉化落地的“加速器”。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如何進一步凝聚僑界人才智慧,促進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在最近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僑海創新發展平行論壇上,一些與會人士提到這樣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信心
“你好!”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下稱“論壇年會”)現場,迎賓機器人面帶微笑同來賓打招呼。論壇年會期間,15家企業的近百台機器人“智”願者隨處可見:引導機器人帶領嘉賓前往不同的活動區域;孿生書法機器人揮毫潑墨;仿生機器狗表演後空翻;泡茶機器人從洗茶、衝泡到倒茶,每一個步驟都行雲流水……這一切讓參會者真切地感受到,未來已來,就在你我身邊。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源於這片創新發展的沃土。數據顯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穩定在30%左右。在科技創新方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1位,是10年來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國家統計局今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總量超過3.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工學部主任兼工學院院長段慧玲2007年從海外回到中國工作。“我深深體會到,如今的創新發展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段慧玲說,從天時看,第四次工業革命風起雲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當前正是海外人才回國幹事創業的黃金時期。從地利看,各地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以北京為例,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資源豐富、創新發展平台完善、扶持政策保障有力。從人和看,中國高度重視提升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實行了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近年來,廣大海外僑胞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將個人事業發展同祖(籍)國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發揮作用。在北京市海淀區,已有40萬名歸僑僑眷及海外人才逐夢扎根。北京市海淀地區海外聯誼會會長冒小飛表示,海淀為海外人才進行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支撐條件,比如先進的設施設備、廣泛而包容的應用場景、勤勉團結的合作團隊等;同時持續完善海外人才支持保障體系,讓僑界人才安心創業、舒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