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俄烏戰場上的創新——光纖無人機
http://www.CRNTT.com   2025-04-09 11:49:34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俄烏戰場已演進為21世紀軍事科技革命的實景試驗場,尤其是俄烏雙方在無人機領域的攻防切換。每當一方取得技術突破,另一方通常會在3個月左右時間內就能拿出針對性的反制措施。這種動態平衡既加劇了目前陣地戰的膠著態勢,更驅動著無人機蜂群、人工智能等新質作戰概念在加速實現中。2024年夏末,俄軍首次在前線部署了光纖制導(Fiber-optic guided)無人機,試圖建立局部技術優勢;然而戰場監測信息表明,烏軍近期已通過聲學偵測、激光擊穿等手段予以反制。這種螺旋式上升的對抗現象說明:單項技術優勢的窗口周期越來越短,唯有持續性的技術領先或戰術創新才是獲勝根本。

  光纖無人機的發展背景

  在過去的三年俄烏衝突中,FPV(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憑借其小巧體型和良好隱蔽性,將偵察情報實時回傳己方,為作戰決策提供依據;憑借其高機動性,近距接敵並投放彈藥,實施點穴式打擊,有力削弱了敵方反擊能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FPV無人機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力量。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以及技術和戰術演進,FPV無人機也開始面臨新的挑戰。

  商用小型無人機在俄烏戰場的驚艶表現,迫使雙方開展無人機軍備競賽,一方面追求非對稱優勢,另一方面採用更多反無人機措施。在這種抗衡局面下,軍事觀察家發現:依靠FPV無人機摧毀一輛裝甲車或坦克,2023年秋冬戰役只需要2~3架足矣;而在2024年春夏季攻勢中,竟需要5~6架甚至更多FPV無人機才能致其癱瘓。難道是FPV空中戰術發生了陡然變化,還是對手找到了防範之術呢?

  究其原因,一是對手的電子干擾能力得到了加強。眾所周知,只要切斷或干擾、欺騙無人機通訊和導航系統,無人機一旦中招就會失去作戰能力。電子戰系統是對付敵人的傳統有效方法,俄烏雙方都致力於使用電子干擾手段,使得操作員無法控制無人機或失去視頻信號,這使得FPV無人機在面對強電磁干擾環境時顯得尤為脆弱,如俄軍部署的“克拉蘇哈-4”等電子干擾設備,就能在作戰半徑35千米範圍內有效干擾烏軍FPV無人機的指揮通信鏈路。另一方面,為了應對FPV無人機對地面裝甲平台的單邊毀傷效能,前線也開始出現加裝格栅裝甲的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有效提升了這些地面裝備的抗擊打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