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抗日志士後人還原“馬關割台”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25-04-14 11:24:28


資料圖:追思過去,反思當下——台灣抗日志士後人與文史專家還原“馬關割台”歷史。(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130年前,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台灣同胞隨後展開長達半世紀的抗日鬥爭,直至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台灣復歸祖國版圖。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令台灣民眾飽受屈辱的日本殖民統治卻被“台獨”分裂勢力歪曲美化成“開啟台灣近代化”,台灣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真相和先烈先賢愛國愛鄉的情懷精神被刻意抹滅。

  12日,一場名為“馬關割台與霧峰林家的抉擇”的座談會在位於台灣桃園的人間出版社舉行,霧峰林家第九代後人、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創會會長林光輝,從家族真實經歷講起,追述台灣同胞堅守中華民族認同、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抉擇與行動。

  這場由台灣社會共好論壇策劃,人間出版社與辜金良文化基金會主辦,台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承辦的座談會,還邀請了屏東蕭家後人、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前會長蕭開平,台灣知名作家、人間出版社發行人藍博洲與談,共同還原歷史本貌。

  1884年,法軍進犯台灣基隆,霧峰林家第六代傳人林朝棟奉台灣巡撫劉銘傳之命,率鄉勇北上抗敵,後被擴充為“棟軍”,成為清軍正規部隊。“清廷割台後,下旨要求台灣所有文武官員返回大陸,林朝棟不走便是抗旨。”林光輝說,曾祖父面臨或戰或走的艱難選擇,為了把民族精神傳下去、留住抗日的民族血脈,對“棟軍”下令“歸田不解甲,槍炮帶回家”,播下了台灣土地上持續不斷的抗日火種。

  1913年,不受“倭奴之辱”的林家第七代後人林祖密放棄龐大家產,向日本殖民當局提出退籍,成為1911年後台灣同胞恢復中國國籍第一人。

  日本占據台灣期間,霧峰林家留在島內的子嗣深懷國仇家恨,投入接連不斷的反日鬥爭,包括一生不說日語、不著和服的林獻堂,創辦“櫟社”、以詩文存留民族文化薪火的林朝崧、林幼春等。

  “霧峰林家從未向日本殖民者屈服,始終心向祖國。”林光輝說。

  蕭開平認為,包括霧峰林家在內,台灣各地愛國志士當年帶領民眾發揚民族精神、掀起抗日鬥爭,充分證明台灣同胞心向祖國的情懷始終不渝,在二戰期間還有許多台灣民眾奔赴大陸抗擊日本侵略者。

  藍博洲表示,台灣社會長期受制於去脈絡化的歷史敘事,“台獨”意識形態出於政治目的,刻意扭曲、湮滅台灣抗日、反殖歷史。“我們必須認識真正的台灣歷史,才能正確理解當前社會的困境所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