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據人民網報導,記者從公安部獲悉,近年來,公安機關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和危害生物安全的犯罪活動,堅決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今天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公安部集中公布一批公安機關加強生態警務建設事例與打擊危害生態和生物安全犯罪的典型案例。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事例,既包括有關地方公安機關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因地制宜推進生態警務機制建設的先行探索,也包括各地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耕地、非法采礦、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等各類危害生態和生物安全的犯罪案件,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
公安部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負責人表示,生態和生物安全事關高質量發展和民生福祉,事關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公安機關將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全面推進生態警務機制建設,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重拳打擊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生物安全犯罪,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公安力量。
公安機關加強生態警務機制建設典型事例
一、浙江湖州:以警察“藍”守護生態“綠”。近年來,湖州公安率先開展生態警務試點建設,逐步建成專業化的生態警長隊伍,搭建實體化運行的聯勤共治載體,推進以“6+N”為重點協同事項的生態執法一體化協同工作機制,研發大數據賦能的“協同智治平台”串聯工作閉環,形成具有湖州辨識度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成功破獲違法使用COD去除劑污染環境案、非法使用ODS污染環境案等系列全國首例案件,助力湖州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9年上升,為使該市成為“生態文明國際合作示範區”做出公安貢獻。
二、福建廈門:全域生態警務“廈門實踐”。近年來,廈門公安探索打造具有廈門特色的現代化“全域生態警務”模式,積極推動生態警務與社區警務及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促進“主戰”與“主防”良性互動。聚焦護航鄉村振興、保護海洋生態安全、森林資源安全等重點任務,因地制宜在山區林區、海域水域等重點區域建成一批主題式生態警務工作站,建立完善“警務網格+社區網格”融合運作、“林長(河長)+警長”聯勤聯動、生態司法協同保護等機制和平台,廣泛發動群防力量參與護林排查、岸線巡防等工作,排查整治一批安全隱患,防範打擊生態環境領域違法犯罪,構建了“一屏一灣十廊多組團”的全域整體保護格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積極貢獻公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