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厄立特裡亞總統伊薩亞斯在陝西參觀訪問(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第十七批中國援厄立特里亞醫療隊以精湛醫術和無私奉獻精神,書寫著中厄醫療合作的新篇章。醫療隊普外科專家組董良鵬、趙智力和馮超傑帶領團隊,在進駐受援國11個月之際,成功幫助當地醫院開展100例腹腔鏡微創手術,並培養1名能獨立操作的厄方醫生,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跨越式突破,贏得中國駐厄立特里亞大使館、當地政府、醫院和民眾的高度贊譽。
腹腔鏡技術以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被視為現代外科發展的裡程碑,但受限於設備與技術短板,厄立特里亞此前尚未獨立開展過此類手術。醫療隊進駐後,普通外科專家組迅速組織技術攻關,克服器械短缺、電力不穩等困難,利用有限資源優化手術方案。2024年6月,團隊成功為一名闌尾疾病患者實施首例全腹腔鏡手術,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患者術後次日即可下床活動。到現在,已完成100例各類腹腔鏡手術,這一突破性進展被厄立特里亞國家電視台、報紙等主流媒體專題報導,稱“中國醫生為厄立特里亞外科領域打開了新的窗口”。
技術落地僅是第一步,醫療隊深知“培養帶不走的醫療隊”才是援外使命的核心。副隊長董良鵬與隊員制定“理論+實操+跟台”的全周期培訓計劃,從解剖知識、器械操作到應急預案,手把手指導5名厄方骨幹醫生。通過200餘小時的專項培訓和30餘台手術帶教,當地醫生已熟練掌握腹腔鏡膽囊切除、闌尾切除等基礎術式,1名厄方骨幹醫生已能獨立完成全流程操作。“中國老師毫無保留地教學,讓我們對未來開展更多複雜手術充滿信心!”首批結業的厄方醫生馬爾哈維表示。
醫療隊自2024年5月抵厄以來,累計接診患者超20000人次,開展手術2000餘台,多次赴偏遠地區巡回義診。在腹腔鏡技術推廣過程中,隊員們堅持“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理念,協助醫院建立微創手術標準化流程,並捐贈相關專業書籍。厄衛生部官員評價:“中國醫療隊不僅帶來先進技術,更傳遞了合作共贏的理念,這份情誼將被厄立特里亞人民永遠銘記。”
“健康無國界,援外醫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副隊長董良鵬表示,中國自1997年起向厄立特里亞派遣醫療隊,27年來累計派出17批300餘名醫務人員,涵蓋外科、婦產科、兒科等10餘個專業。醫療隊長期致力於臨床診療、技術培訓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成為中厄友誼的重要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