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之源”兩岸茶人交流會上台灣茶商的攤位(中評社 劉璐璐攝) |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實習記者 劉璐璐)4月18日,第七屆“茶之緣”兩岸茶人交流會在北京圓滿落幕。這場以茶為媒的盛會,不僅展示了台灣茶的獨特魅力,更彰顯了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共同基因的深厚內涵。從阿里山的雲霧茶園到北京茶席上的技藝切磋,台灣茶以其清雅滋味與匠心工藝,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文化橋樑。
台灣茶的“山水密碼”:品種、工藝與風土
台灣茶享譽世界,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精湛的製茶技藝。大禹嶺茶產自海拔2600米的台灣中央山脈,是全世界生長海拔高度最高的烏龍茶產地,終年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因此茶質幼嫩,茶味甘醇,茶湯清冽如泉,帶有冷杉與蘭花香,耐泡度極高。阿里山茶是輕發酵工藝的涼年茗茶,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滑軟,厚重帶活性,栀子花香撲鼻,口感鮮爽,尤適合冷泡消暑。凍頂烏龍是南投鹿穀鄉的傳統炭焙烏龍茶,被譽為“茶中聖品”,茶湯清爽怡人,湯色蜜綠帶金黃,焦糖香與熟果甜交織,香氣清雅,喉韻回甘濃鬱且持久,是老茶客的摯愛。東方美人茶由小綠葉蟬叮咬的茶青制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獨有的名茶,又名膨風茶。其蜜香與熟果味渾然天成,白毫顯露如貴妃華服,據聞是英國茶商將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黃澄清透的色澤與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贊不絕口,賜名“東方美人茶”。除此之外,台灣茶農結合現代有機種植技術,堅持“與自然共生”理念,以生態平衡提升茶葉品質,用心培育,打造獨特的台灣茶。
茶器之美:傳統工藝的現代詮釋
“器為茶之父”,台灣茶文化的魅力不僅在於茶,更在於承載茶道的器物。台灣匠人廖勝文交流會上介紹了脫胎漆藝,他表示天然生漆層層裱布成型,做成的茶具輕巧耐用且環保。茶具表面乾淨有光澤,顔色古朴涵雅,傳統美學與現代生活融合。台灣柴燒茶器追求“自然落灰”的朴拙之美,每一件器物因窑變而獨一無二。茶人認為,柴燒壺能軟化水質,使茶湯更顯甘潤,所以對於茶器的打造也別有一番講究。以漆制成的茶具,還有綠色環保的特點,好好保存可以使用上千年,如果投入大自然,也能自然分解掉,不危害環境。
台灣茶與大陸的淵源,既深植於歷史,更指向未來。從凍頂烏龍的炭火香,到東方美人的蜜韻甜,台灣茶承載著中華茶文化的根脈,也訴說著兩岸同胞‘以茶為媒’的情緣。一壺好茶,一杯匠心,一份傳承,品茶,也是品味這跨越山海的文化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