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網評:植樹造林 共築未來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郗希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植樹造林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一環。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行動起來,動員組織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參與造林綠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弘揚生態文化,匯聚共建美麗中國的磅礴力量,讓祖國大地更加綠意盎然、生機勃發。
林草興則生態興。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植樹造林的步伐堅定不移。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森林蓄積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年碳匯量達到12億噸以上,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增綠最多的國家;2024年,我國完成營造林444.6萬公頃、改良種草322.4萬公頃、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萬公頃,國土綠化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來,《關於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文件的相繼出台,也為推動國土綠化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並重轉型,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提供了政策支撐。
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當前,全國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義務植樹活動,不斷創新生態造林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北京實施大規模的造林綠化工程,持續提升森林覆蓋率,優化城市生態空間布局,從1980年到2024年底,北京市森林覆蓋率由12.83%提高到44.95%,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率達到91%,被國家林草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成為首個全域國家森林城市。湖南謀劃“一心五區多廊”的全省森林可持續經營布局,突出長株潭生態綠心、國有林場、自然公園、名人故裡、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等人民群眾可感可及的重點區域,提出到2028年高標準完成森林可持續經營面積500萬畝,引領全省全面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貴州畢節赫章縣海雀村村民在萬畝荒山禿嶺上植樹造林,30多年里持續開展森林撫育等工程,森林覆蓋率超過77%,不僅發展起各種特色產業,還獲得全省第二張林業碳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