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奉行“美國優先”政策,與歐洲國家關係出現裂痕。今年以來,加速防務自主再次成為歐洲的熱門話題。在強化常規軍事力量建設的同時,歐洲主要國家開始思考未來如何保持核威懾力的問題,因為到目前為止,歐洲的核威懾主要依賴美國部署的核武器。
面臨重大挑戰
冷戰以來,西方世界的核威懾主要依賴美國。特朗普執政後,因北約內部矛盾和安全義務問題,要求歐洲自行承擔更多安全責任,並盡可能減少美國對歐洲的核保護。對此,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為,歐洲在防務自主問題上面臨重大挑戰。儘管英法是有核國家,但兩國核力量規模較小且象徵性較強,難以單獨形成對俄羅斯的有效核威懾。
邵永靈:
歐洲衹有英國和法國擁有核武器,兩國核彈頭總數約500枚,且以海基核力量為主,缺乏陸基核力量,與俄羅斯相差甚遠。
如今美國顯露出“戰略收縮”的跡象,歐洲若要實現防務自主,除加強常規軍事力量外,還需發展相對獨立的核力量,才能對俄羅斯形成有效的核威懾。
“核自立”困難重重
邵永靈認為,歐洲實現防務自主的核心挑戰在於構建獨立的核威懾能力。目前來看,可行的方案是依賴法國發展和擴充核力量,並整合歐盟資源。然而,歐洲內部存在經濟能力有限、戰略協調不足等問題,可能使相關計劃陷入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