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23日說,全球84%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這是1998年以來第四次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也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美聯社報導,先前出現的三次全球珊瑚白化現象分別發生在1998年、2010年以及2014年至2017年間。這次大規模白化始於2023年,影響波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地區。
負責跟蹤全球珊瑚狀況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說:“自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20日,引發珊瑚白化的高溫已影響83.7%的珊瑚生長區……當前沒有放緩趨勢。”
“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負責新聞事務的馬克·埃金說,珊瑚白化現象“正在徹底改變地球面貌以及海洋維持生命和(人類)生計的能力”。
珊瑚礁又稱“海底雨林”,向海洋的生物多樣性提供高度支持,大約25%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內部、表面或周圍。它們也是海產品生產、旅遊業以及保護海岸線免受侵蝕和風暴破壞的關鍵一環。
當海洋溫度過高時,珊瑚會吐出生活在其內部、向其提供顔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類。這樣一來,珊瑚就會呈現白色,稱為“白化”。如果海洋溫度降低,珊瑚有可能恢復正常,但若保持高溫,珊瑚就會大量死亡,威脅到依賴珊瑚的物種和食物鏈。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今年初說,2024年成為自1850年有相關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全球除極地海域外的年平均海洋表面溫度達到創紀錄的20.87攝氏度,比1991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高0.51攝氏度,這種溫度對珊瑚來說是致命的。
這次白化現象異常嚴重,以至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珊瑚礁觀察計劃不得不在其白化警戒等級表中增加等級,以提示日益增長的珊瑚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眼下在努力保護和恢復珊瑚:荷蘭一個實驗室正在培育從塞舌爾等地采集的珊瑚,以便有朝一日用於野生珊瑚繁殖;美國佛羅里達外海中有一群科研人員正致力於拯救因高溫“奄奄一息”的珊瑚,幫它們恢復健康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