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政府致力改善環境衛生,消除衛生黑點。大公報記者日前到多區瞭解情況,發現冷氣機滴水、後巷廢棄物沒人處理,是不少現存衛生黑點的“老大難”問題。
有區議員反映,不少舊式大廈業權分散,較難聯絡業主,以至冷氣機滴水問題長期無法解決,後巷衛生問題亦受部分市民衛生意識不足、部門之間協調難度較大等,導致問題持續。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政府已提出修訂衛生條例,賦權進入樓宇處理妨礙公眾衛生情況,他希望借此加強執法效率,亦建議可通過人工智能閉路電視,協助找出冷氣滴水根源以作出改善。
大公報記者連日走訪多區的衛生黑點,以欽州街96至98號一段行人路及巴士站為例,位於巴士站正上方的屋簷不斷滴水,雖然當日天朗氣清,但地面一處濕了一片,等車的乘客也需要不時躲避,途人若不為意隨時“中頭獎”。
私家範圍業權複雜難執法
欽州街的商戶華先生表示,滴水情況存在多時,估計是樓上的賓館水管漏水或冷氣機滴水,“滴水位不止一處,有時附近好幾個點也會滴水,夏天開冷氣時,情況更嚴重,影響樓下店舖做生意。”他表示,雖然偶有食環署職員到此巡查,並拍照記錄,但滴水情況依然存在,“我期望有關部門加強巡查和監管,最重要是業主要自動自覺,‘自己(製造)的問題,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此外,後巷亦是衛生問題的高發地點,常遇雜物棄置、單車停放等問題。以中西區為例,區內的士丹利街10-12號後巷及側巷,在今年3月已被剔除出衛生黑點名單,根據網頁介紹,過往此地存在衛生問題,現時情況已經改善;不過大公報記者到現場瞭解,發現問題仍然存在。
據記者現場觀察,該街道的後巷及側巷內仍然存放不少發泡膠箱,一些被人遺棄的傢俬散滿一地,捆綁廢棄物的膠繩隨意散落在巷道及樓梯。據附近商戶的店員表示,巷道內不時有垃圾堆積,夏天間中聞到異味,對行人造成困擾。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向《大公報》表示,冷氣滴水及後巷衛生問題難解決,部分是受制於地點屬於私家範圍且業權複雜,執法上難以觸及,亦有部分是因為住戶年紀較大,過去未必有知識和資源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