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題為《百年變局中又一香港機遇》的網志。他表示,針對全球最新變化,他已指示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若於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須讓香港成為它們首選的上市地。他亦提到,香港正積極吸納全球各地優質發行人來港上市,目前香港已建立便利已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於港進行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監管框架。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流,將進一步增加香港上市公司的數量和市值,提升市場的整體規模。更多的交易活動亦將提高流動性,吸引更多投資者。比如已經回流的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中概股為香港的股市帶來了顯著的資金流入。在美上市中概股回流將促進香港資本市場的多元化。這些公司涵蓋科技、電商、金融等多個行業,豐富了香港股市的行業結構,減少對傳統金融和地產行業的依賴。這有助於提升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吸引不同類型的投資者。
為內企提供更多融資渠道
此外,中概股回流對香港的融資環境亦有積極影響。更多優質企業上市可以提升香港作為融資中心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進入,同時也為內地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渠道。
第三,當美國試圖通過關稅壁壘遏制中國製造時,香港可利用其全球第三大最受歡迎仲裁中心地位,為內地企業應對技術轉讓限制提供法律專業服務。香港的仲裁制度基於普通法體系,同時通過《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UNCITRAL)與內地《仲裁法》實現銜接。根據《紐約公約》,香港仲裁裁決可在172個國家和地區直接執行,這一優勢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尤為重要。
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仲裁中心,香港處理的跨境商業糾紛案件量連續三年增長20%。隨著內地企業出海步伐加快,跨國訴訟風險攀升。近幾年中美半導體企業因技術封鎖與供應鏈重組引發的糾紛尤為突出,如中芯國際與美國企業的協議糾紛,涉案金額超2000萬美元。中芯國際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應對協議糾紛,體現了香港在半導體領域的糾紛解決能力。這種“法律防火墻”功能,使香港成為跨國企業化解地緣風險的首選地。
總而言之,中美關稅戰雖給香港帶來短期壓力,卻加速了全球供應鏈在香港的重構。香港憑借其自由港地位、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和“一國兩制”的制度彈性,正成為企業突破困局、重構競爭力的戰略高地。未來,香港不僅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更是全球資本在動蕩中尋求安全的“避風港”。這座城市的獨特優勢,將在全球變局中持續閃耀,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貢獻關鍵力量。
農銀國際研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