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怎麼辦?我毫無頭緒。”賴斯擔心關稅戰將重演經濟大蕭條和疫情時期的悲劇,導致本國大量家庭經營店鋪倒閉。“無路可走,無能為力。”他如是說。
來自密歇根大學城的茶商麗莎·麥克唐納(Lisa McDonald)同樣深陷焦慮。經營了近18年茶室的她,從中國、印度等地進口散裝茶葉,其高端產品售價達33美元/50克。雖然知曉政府推動本土製造的初衷,但她直言:“我們無法在美國種植出那麼多所需的茶葉。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扭轉局面,所謂‘讓美國茶葉產業再次偉大’純屬空談。”
面對可能被迫提價的困境,她嘆息說:“就算茶葉再珍稀,也絕不可能50克賣75美元。”
在俄克拉荷馬城,汽車配件生意同樣難做。汽車配件商吉姆·烏姆勞夫(Jim Umlauf)自2018年開始嘗試將生產轉移出中國,卻困難重重。如今,美國政府新的關稅政策幾乎讓他的公司無法經營下去。市場需求仍在,公司卻無力進口更多產品。
“我們的庫存所剩無幾,如果得不到一些幫助,很快就會斷貨。”烏姆勞夫說。作為一家努力打造優質品牌、創造就業機會並為社區做貢獻的小企業主,他感到十分沮喪。他曾試圖聯繫白宮和其他決策者,請求對小企業予以支持,但毫無回應。
烏姆勞夫絕望地說:“決策者們是時候關注貿易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了。這不只是股價波動或全球競爭力的問題,更關乎千千萬萬小企業主的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