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近兩年半以來香港社交媒體涉各類人才簽證申請與續期的關注度變化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自2022年底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便利人才來港的優化措施以來,截至2025年4月底,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獲批的申請已逾31萬宗,當中近21萬人已抵港。雖然,特區政府早已達成當初制定的三年內(2023至2025年期間)合共引入105000名人才的目標,但近月隨著“高才通”(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首批簽證陸續屆滿需要續期,輿論關注的焦點愈益轉移至有多少人才最終能真正留港的議題之上。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分析香港社交媒體數據以及官方機構統計數字後得出結論:除了職涯發展、住房問題等過去已長期阻礙人才留港的推力外,近期頻繁曝光的新來港人才被騙個案的討論熱度也明顯上升。多數輿論認同,特區政府應及時跟進人才在港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並積極聯合社會力量持續改善人才留港的各項軟硬件,為人才紮根香港營造更理想的整體環境。
如圖1所示,推出近兩年半的“高才通”計劃,近年來一直是香港社會討論人才議題時所聚焦的熱點,有關其簽證申請及續期的最新進展,屢屢在社交媒體掀起相關議題的關注度峰值。自去年12月底起,隨著首批“高才通”簽證陸續到期,輿論涉及各項人才簽證計劃續期的討論開始顯著升溫,創下近三年來領先同期涉簽證申請議題關注度的最大差幅。今年3月,勞福局曾公布數據,截至1月底,“高才通”首批到期續簽的人數僅約300餘人。儘管特區政府已解釋,這是因為當時衹有少量續簽個案完成審批,故數據量不足以反映高才的實際留港意願,並預料今年第二季續簽人數將會激增,但消息仍令憂慮人才難以在港深耕的聲音明顯升溫。姑勿論高才的實際留港率最終如何,輿論當前對於人才議題的討論重點,已明確從過去更關切如何將人才招徠至港,轉為如今更集中在如何把人才留在香港的面向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