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嘉賓觀看開場視頻。(中評社 劉一瑋攝) |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實習記者 劉一瑋)5月29日下午,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四海文化論壇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幕。本次論壇聚焦“中華文化在兩岸的發展”,匯聚了兩岸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深入對話,共同為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和文化融合貢獻智慧。
論壇以視頻《故鄉啊!你是否還記得我》拉開帷幕。台灣三一寰宇文化協會執行長楊慶亮為該片配音,並引用湯顯祖《牡丹亭》名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抒發兩岸文化血脈相連、情感深厚之意。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主持論壇,他強調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割斷的血脈聯繫。
北京市海淀區委常委、海淀區海外聯誼會會長冒小飛在致辭中指出,中華文化是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在AI等新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兩岸同胞更應共同守護文明根脈、推動文化創新,這是義不容辭的共同責任。
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理事會榮譽顧問,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先生通過視頻致辭指出,中華文化主張和諧包容、和平共處,這一理念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兩岸應攜手弘揚中華文化,並由青年一代堅定文化自信,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論壇期間,二十三位知名學者發表了精彩紛呈的主題演講。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提出,中華文化復興可從“外求”與“內尋”兩路並進。孫中山先生正是將中西結合的思想融會貫通,形成中山精神,成為文化復興的重要象徵。
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認為,中山精神中“愛國、革命、大同、博愛”的核心理念,與中華文化高度契合,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精神資源。在AI時代,兩岸應借助科技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合力書寫中華文化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