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鄭振清發言。(中評社 劉一瑋攝) |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實習記者 劉一瑋)5月29日下午,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四海文化論壇在京舉行,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鄭振清副院長受邀出席,并發表題為《網絡傳播與文化影響:兩岸青年交流大數據研究》的主旨演講。會中鄭振清接受中評社記者的專訪,對兩岸青年交流及其網絡傳播大數據,以及對兩岸關系的深遠影響進行了解讀。鄭振清指出,2023年以來,兩岸之間至少有五次大型青年交流活動帶動了兩岸輿論傳播的熱潮,成為兩岸政治關系低穀中推動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的“催化劑”和“播種機”。這些活動催化了兩岸同胞在政治僵局中推進經濟文化交流的熱情,播下了台灣民衆和不少“網紅”認識大陸、親近大陸的“火種”,展現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鄭振清說,在新冠疫情之前,即便蔡英文上台執政,大陸各界積極開展了兩岸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等各領域交流。疫情結束之後,大陸高校和文化界就與台灣相關領域恢複了綫下交流交往。2023年3月底、2024年4月和2024年12月,馬英九先生三次帶領台灣青年來訪大陸,以及2023年7月和2024年11月兩批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兩次赴台訪問交流,都掀起了兩岸網絡傳播的熱潮,影響廣泛且深遠。此外,近年來,全國台聯、北京市、福建省、浙江省、江蘇省等紛紛舉行“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兩岸青年峰會”、“海峽青年節”、“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兩岸青年企業家菁英峰會”等兩岸喜聞樂見的文體交流、就業創業推介活動。這些活動對於台灣青年開拓視野、了解大陸、增廣見聞、文化熏陶、求學就業以及和大陸青年互學互鑒都很有助益。馬英九先生最近兩年經常說,兩岸年輕人的互動“渾然天成、欲罷不能”。按照鄭振清的理解,“渾然天成”源於“同文同種”,“欲罷不能”則出於“互學互鑒”。這些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和網絡傳播現象豐富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內涵,成為民族複興進程中的精彩亮點。
作為2023年“兩岸青年峰會”專家主持人和2024年大陸高校師生赴台訪問團成員,鄭振清對兩岸青年交流有親身體會并進行系統的大數據分析。他指出,2024年11月底到12月初,在馬英九基金會的邀請下,由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邱勇院士帶領的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雖然在九天的訪台行程中直接接觸到的台灣師生不過五百多人,但沿途受到約三十萬人的熱烈歡迎,并且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空間影響到一千多萬台灣民衆,而且還引起六億多大陸民衆通過網絡進行關注。這不僅是一場重要的兩岸青年綫下交流事件,更是一場正面溝通兩岸社會的重大網絡傳播活動,其影響面之廣史無前例。其歷史意義在於打破綠營政客和親綠媒體長期對大陸形象的抹黑和醜化,讓廣大台灣民衆直接認識大陸青年的真實形象和善意,并且大陸民衆也從台灣青年對訪問團的歡迎熱潮中感受到台灣民衆追求兩岸和平與交流的熱情。正如邱勇先生訪台後受訪指出的,“大陸高校師生赴台訪問團重新點燃台灣民衆對兩岸交流持續向好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