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華文化活水流長 兩岸共溯文化根脈
http://www.CRNTT.com   2025-06-04 00:52:37


兩岸的學者們在四海孔子書院合影留戀(中評社 葉佳怡攝)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實習記者 葉佳怡)5月30日下午,由北京四海孔子書院舉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四海文化論壇活動在京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文化學者齊聚一堂,在沉浸式參訪四海孔子書院之後,移步至台海中華文化交流中心,回溯兩岸文化交流的難忘歷程,分享參訪書院的深刻體驗,並展望未來交流合作的廣闊前景。

  四海孔子書院地處北京西山,風景秀麗,是一家以中外傳統經典學習為主,面向海內外少年兒童的民辦書院,由四海教育、四海傳播於2006年9月創辦,是繼經典誦讀工程在海內外開展七年之後的又一個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實體。

  在台海中華文化交流中心內,一場圍繞中華文化傳承與兩岸交流的深度對話熱烈展開。與會學者以親歷者的身份,梳理了幾十年兩岸文化交流的歷程。一位大陸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文化如靜水深流,有時雖遇阻,卻從未斷絕其脈脈溫情,每一次展覽互訪、每一場學術懇談,都在默默夯實兩岸共同的精神基石。一位台灣學者對此也深表認同,並分享了自身參與交流的心得體會,他認為,青少年是兩岸統一的希望,共同舉辦研討經典、保護古跡、構建兒童經典誦讀工程的努力,不僅加深了兩岸對於中華文化的理解,更讓“兩岸一家親”的情感共鳴在文化血脈中代代傳承,真切體認到無法分割的情感。

  展望未來,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以書院為象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交流取之不竭的源頭活水。論壇上,大家一致認為,兩岸可以在古籍整理、傳統禮儀研習、青少年經典共讀營等項目中深化合作,推動文化交流模式從單純活動組織轉向更富生命力的常態化機制建設。多位學者強調,尤其要用心設計面向年輕一代的文化項目,讓兩岸青年在共同的文化尋根與創新實踐中,自然生發出對民族未來的深切認同與擔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