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青少年們在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品嘗粽子,歡度“六一”和端午節。本文圖片均由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供圖 |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海外網報導,紅——是人們對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的第一印象。
這座緊鄰黑龍江的紀念館,是一座長長的二層建築,從遠走近紀念館,一定會被耀眼的紅色墻體外觀吸引;走進館內,才發現“紅色”也是這座紀念館的內核。
作為全國唯一全面展示旅俄華僑和留蘇(俄)學生歷史的專題性紀念館,坐落於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的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既守護著百年前旅俄僑胞的紅色歷史與鄉愁記憶,也搭建起當代跨國情誼的對話平台。
一枚勛章背後的紅色記憶
在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內,展櫃裡的一枚金色勛章引人注目。白金色的列寧頭像居於勛章中央,目光深邃。金燦燦的麥穗環繞頭像,右上方一面飄揚的紅旗上鐫刻金色俄文“列寧”,左側紅星閃耀,底部紅色的鐮刀錘子圖案莊重醒目。
這枚象徵蘇聯最高榮譽的列寧勛章,穿透歲月,記載著20世紀40年代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歸僑空軍少將唐鐸的榮光。
1925年,21歲的唐鐸被選派赴蘇聯學習飛行和通訊技術,其間他輾轉多所頂尖空軍院校學習。
1933年十月革命慶典,唐鐸駕駛飛機莊嚴飛越莫斯科紅場,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人;當戰火席捲歐洲,唐鐸主動請纓投身反法西斯前線;1944年,擔任蘇聯空軍七十四團實習副團長的他,憑借超凡技藝,創下單日六次低飛精準轟炸目標的輝煌戰績。因戰功彪炳,唐鐸榮獲象徵蘇聯最高榮譽的列寧勛章。1953年,歷經28載異國奮鬥的唐鐸回到祖國懷抱,旋即投身新中國空軍建設,成為中國空軍教育事業的奠基人。
除了唐鐸的列寧勛章,紀念館內還珍藏了唐鐸的另外6枚獎章和少將禮服。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旅俄華僑作出了重要貢獻。任輔臣領導的“中國紅鷹團”在十月革命期間浴血奮戰,被列寧贊為“蘇維埃軍隊中的紅鷹”;劉澤榮組建保護華僑權益的“旅俄華工聯合會”,獲列寧親筆簽發的證明書,向共產國際傳遞中國革命呼聲;隱蔽戰線中,華僑通過情報傳遞與後勤支援默默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