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中美兩國經貿高層上月在瑞士日內瓦就關稅問題達成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各自取消91%關稅,暫緩24%關稅。然而,近日美方卻無端指責中方違反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再度加劇雙邊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
商務部發言人指出,日內瓦共識是中美雙方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原則下達成的。中方本著負責任的態度,認真落實日內瓦共識。美方在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對中方抹黑指責,出台對華芯片出口管制、暫停對華芯片設計軟件銷售、宣布撤銷中國留學生簽證等極端打壓措施,嚴重破壞日內瓦共識,也損害了中方正當權益。發言人強調,施壓和脅迫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停止散布虛假信息,糾正有關錯誤做法,以實際行動維護雙方達成的共識。
“關稅大棒”砸到自己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高調宣布加征“對等關稅”,從結果來說,中國一直牢牢掌握主動權,倒是美國各行各業成為了特朗普的“犧牲品”。
美國單方面挑起關稅戰,導致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陷入紛亂,已經幾乎把自己的聲譽和軟實力“一鋪清袋”。反觀中國,在事件中彰顯了負責任的大國風範:一方面,明確指出美方的關稅政策是全方位錯誤施政,毫無合理性;另一方面,面對蠻橫無理的各種脅迫和威脅,進行有理有節的精準反制,捍衛全球自由市場共同繁榮的國際秩序和原則,堅決團結各國捍衛共同利益。甚至當不少經濟體仿徨無措之際,是中國率先打出反制組合拳,為其他國家向美國“說不”提供了底氣。
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不是從“對等關稅”才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從貿易戰到關稅戰,美國始終占不了中國的便宜,也始終無法打壓中國製造業以至創新科技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反而由於美國不斷揮舞“關稅大棒”,讓中國在早年已經做好準備,從政府層面、再到商界、人民,中國社會面對關稅戰展現出泰若自然的態度,這是基於全國人民對國家執政黨的信心,也是來自對國家韌性和競爭力的認同,更源於中國近年技術發展多次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自信。
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在這份通知中,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向各會員單位強調: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該通知是明確把半導體生產的關鍵中間體作為原產地的核實標準,並對應相關的海關監管條例執行。實質上,是對美國芯片敵對政策的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