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玫瑰大選”與韓國政治社會的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25-06-04 11:03:36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網評:“玫瑰大選”與韓國政治社會的轉型

  來源:大公文匯網  作者:李敦球

  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於6月3日上午6時在全國1.4295萬個投票站正式啟動,投票截止時間為當晚8時。符合條件的選民共4439.1871萬人,其中1542.3607萬人上月29日至30日已參加缺席投票,此次選舉最終投票率高達79.4%,創下自1997年第15屆總統選舉(80.7%)以來的最高紀錄。韓國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勝選,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得票率為41.15%。李在明將推進將總統辦公室遷回至原總統府青瓦台。韓國是一個約5200萬人口的世界第12大經濟體,這場選舉對韓國未來的政治與社會,對韓國與中國、美國的關係以及東北亞格局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一,“玫瑰大選”與韓國政治對草根開放的進步性

  此番第21屆總統選舉屬提前大選。上任總統尹錫悅任期原本至2027年,但2024年12月3日,他聲稱面臨“反國家勢力”威脅宣布實施緊急戒嚴。這場戒嚴只持續了6個小時,一周後,國會通過對尹錫悅的彈劾案。今年4月4日,憲法法院裁定彈劾成立,尹錫悅被罷免總統一職。按照韓國《憲法》規定,必須在60天內提前舉行大選,選出下任總統,最終定於6月3日舉行,因6月正值玫瑰怒放時節,這場大選還有一個頗具詩意的名字——“玫瑰大選”。

  本次大選主要競爭者是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李在明、執政的保守派國民力量黨金文洙以及改革新黨李俊錫。現年60歲的李在明在本次大選實施支持率民調中持續領先,在2022年的總統大選中,李在明以0.73%的微弱差距敗給尹錫悅。2025年4月,李在明以89.77%的得票率贏得共同民主黨黨內初選,獲得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李在明1964年12月22日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草根出身,原生家庭家境貧寒,他12歲時就進工廠做過童工。1979年初李在明15歲,在城南市工廠打工時,左臂關節被機器壓碎,鑒定為六級傷殘,終身殘疾。後成為勞動人權律師並憑藉市民運動躋身政壇,其當選象徵韓國民主政治制度對草根開放的進步性,也標誌著韓國社會進步勢力在增長。

  保守主義政治路線在當代韓國社會面臨的存續危機。韓國憲政史上有兩個總統被彈劾下台,即先後有朴槿惠和尹錫悅,這兩位都是出身於同一保守政黨,“青瓦台魔咒”依然在延續,這次大選保守派敗北,加劇了民眾對保守派執政能力的懷疑,預示著韓國政治生態可能出現結構性轉變,即將從傳統的“朝野輪替”模式演進為進步派政治力量主導的長期執政格局,這意味著韓國政治社會結構正在轉型。李在明勝選不僅終結保守派執政,更使共同民主黨同時掌控行政與立法權,結束“朝小野大”局面,為推進改革掃除制度障礙。

  二,李在明治國理政的首要:民生、經濟和社會公平

  李在明在競選綱領中表示,將把民生和經濟放在治國理政的首位。他承諾建立一個“真正的大韓民國”,提供就業及實現公平社會。李在明在勝選後面對媒體又公開承諾將提振經濟力保民生,他提議國民攜手建設“抑強扶弱的大同世界”,實現人人享受平等機會。
在就業與勞工政策方面,李在明政府將實施提高最低工資、縮短工時等政策,短期內增加企業成本,長期或改善收入不平等。靈活用工制度可能調整,加強對非正規職員工的保護。在產業政策方面,將重點扶持新能源、半導體、生物科技等戰略產業,同時加強對財閥的監管,限制其壟斷行為,可能要求財閥提高透明度、減少交叉持股等。在房地產政策方面,將延續打壓投機政策,擴大房產稅徵收範圍,推動保障房建設,但首爾等核心區域房價調控難度仍大。將延續進步派傳統,擴大社會福利(如全民基本收入、公共醫療)、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

  李在明在6月4日勝選後表示,將踐行恢復民主主義、維護國民主權、建設和諧社會的使命擔當。他特別強調必將克服內亂局面,杜絕軍事政變。李在明以“強硬反腐”形象著稱,可能延續文在寅時期的司法改革,進一步削弱檢察機關特權,推動警察系統分權。對財閥(如三星、現代)高層的調查可能加強,但需平衡經濟穩定與改革壓力。李在明曾任京畿道知事,可能強化地方分權,推動區域均衡發展政策(如首都圈與非首都圈資源再分配)。

  三,韓國新政府將擺脫右翼外交轉向實用主義的均衡外交

  李在明6月2日舉行大選前的最後一場記者會上表示,當選後會推行實用的外交政策,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俄羅斯、美國,都需要建立友好關係。他同時指出,韓美同盟是韓國外交的根基,將繼續深化。早在5月26日,李在明在Facebook公布了韓國外交安保領域的政策,無疑將呈現出均衡外交的特徵,這是對尹錫悅政府右翼外交安保政策的巨大修訂。將基於穩固的韓美同盟關係,以國家利益為重,推進實用主義外交,修復因非法戒嚴而受損的韓美同盟信任基礎,將其發展成為面向未來的全面戰略同盟關係。這是指既要借助美國維護國家安全,同時在關稅問題上也希望能從美國獲得照顧,但“國家利益”和“實用主義”也意味著:韓國也會追求外交的相對獨立,核心是為了自身利益。

  李在明還強調,將進一步鞏固韓美日合作關係。他指出,日本是韓國的重要合作夥伴,將按原則對待歷史問題和領土問題,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則要轉變方向,以面向未來的姿態夯實一貫且穩固的雙邊關係基礎。同尹錫悅時期的韓日關係相比,“按原則對待歷史問題和領土問題”是李在明對日關係的一個新提法,也是共同民主黨的基本政策。

  李在明在4日勝選後表示,他將打造和平共處的朝鮮半島。他將基於強大的國防力量具備對朝威懾力,與此同時,也要與朝方進行對話與溝通。他將尋求韓朝和平共榮的方法,迅速穩控半島局勢,將“韓國風險”降至最小,致力於避免安全問題給民生帶來負面影響。

  四,韓國新政府將“修復”中韓關係並促進東北亞合作

  韓國此輪大選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中國議題在選戰中陡然升溫,有人不斷炒作中國議題,這既折射出中國對韓國影響力的客觀提升,更暴露了韓國在中美博弈加劇下的深層戰略焦慮。

  對於韓中關係,李在明表示:中國是韓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對朝鮮半島安全產生重要影響的國家,他將修復並穩定管控因上一屆政府失策而惡化的韓中關係。李在明的上述論述說明:他認為由於尹錫悅的破壞,當前韓中關係不好,他的目標是“穩定”、“修復”並“管控”好對韓國經濟和國家安全十分重要的對華關係。這意味著中韓關係將比尹錫悅時代走向好轉。中韓經濟合作或許將進一步深化,李在明可能推動中韓自貿協定升級,穩定供應鏈合作,尤其在新能源和高科技領域加強合作。在“薩德”部署、台海、南海等問題上,韓國可能低調處理以避免刺激中國,但難以實質性改變現有政策(如維持“薩德”系統)。

  中日韓合作也或將迎來新契機,可能帶動中日韓自貿談判重啟,東北亞局勢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緩和,但結構性矛盾難以根本改變,韓國的作用更多是“緩衝”而非“突破”。李在明執政下,中日韓合作將呈現“經濟合作延續,政治合作受限”的特點,三方可能在RCEP框架下深化務實合作。總的來說,有助於阻止新冷戰在東北亞蔓延,緩和並穩定地區局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