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人民網報導,生活在上海的南非人坦迪絲瓦·洛西,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帶著心跳的中國式現代化”。
什麼叫“帶著心跳”?磁懸浮列車疾馳,像是“踏入了科幻小說”;豫園裡的園林、池塘、石橋,盡顯古朴……洛西在中國看到了現代與傳統的和諧交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並未拋棄它的過去”“而是要創建一個忠實於自己的未來”。
這個“心跳”,是千年文脈的躍動,亘古亘今、生生不息。從“考古熱”“文博熱”“國潮風”,到“魔童降世”、“黑悟空”出世、“唐宮夜宴”舞動網絡,越來越多“古老的”正在成為“新生的”,融入現代生活;從蘇州致力於“產城人文”深度融合,到杭州在“人間天堂”“網紅之都”與“未來之城”中書寫新傳奇,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相互滋養、交織,正在繪就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從中可以更深刻感悟“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從歷史深處走來,正走向更遠的未來。
這個“心跳”,是現實發展的脈動。心臟自主有規律地跳動,身體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發展同樣要保持強大的內驅力。過去的洋火、洋皂、洋鐵等靠買進來,如今中國製造業擁有完備齊全的產業鏈,不僅自足還供應世界。《紐約時報》曾指出,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中國產品的美國家庭會是什麼模樣。何以不再“洋”字當頭?唯有自立自強。實踐證明,現代化之路的關鍵,是走自己的路,“中國發展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因為“帶著心跳”,所以令人“心動”。“中國市場是我們的健身房”,一名外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高管坦言。市場潛力大、技術革新快的中國汽車製造,牢牢吸引著全球的目光,一個節奏快、強度高的市場,才能鍛造出一顆“大心臟”和滿身“鋼筋鐵骨”,去應對激烈的競爭。今日之中國,正以確定性、機遇性和未來性,成為創新的熱土、投資的樂土、發展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