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活動形式豐富多元,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了範式參考。
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通過多層次、多領域的活動設計,構建了立體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其活動形式的豐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專業論壇深度研討。峰會設置六大主題分論壇,與會專家就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的融合路徑、兩岸青年文化創業合作、兩岸影視合作、兩岸傳播領域對話、兩岸宗親文化、兩岸文學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二是,文化展演生動呈現。峰會同步推出五大特色展覽與表演:非遺展展示剪紙、刺綉等傳統技藝;攝影展以影像記錄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皮影戲與布袋戲聯合展演,凸顯民間藝術生命力;兩岸大學生電影展映推動青年影視交流;《哪咤之魔童鬧海》觀影會展現傳統文化IP創新成果。此外,閉幕式"華夏之光 聲動兩岸"演出匯聚兩岸藝術家同台獻藝,以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詮釋文化共鳴。台灣嘉賓參與的漢服文化展示,更凸顯年輕群體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
三是,實地參訪沉浸體驗。組織赴故宮、國家博物館、潘家園等文化地標考察,通過文物鑒賞、市場調研等形式,深化對中華文化載體與傳播方式的認知。
四是,創新科技融合應用。在文創與影視論壇中,AI、VR技術的應用案例展示,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跨界融合。數字展陳、新媒體傳播等創新手段,有效拓展了文化表達的邊界。
通過上述多元形式,峰會實現了"理論研討+藝術展示+實地體驗+科技賦能"的全維度交流,既鞏固了文化認同,又探索了產業發展路徑,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了範式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