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走進蔡和森紀念館:忠誠印寸心 浩然充兩間
http://www.CRNTT.com   2025-06-06 13:38:49


黨員幹部在蔡和森同志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湖南省雙峰縣紀委監委供圖
  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導,蔡和森同志紀念館於1988年4月開館,正門上方是聶榮臻元帥題寫的館額。紀念館以“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為主題,陳列了蔡和森的生平事跡,通過圖片、實物、文獻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了蔡和森為中國革命事業英勇奮鬥的一生。

  步入蔡和森同志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尊主題為“利刃”的雕像:蔡和森一手拿書,一手握筆,神情激昂。他手中的筆,如同一把刺向反動派的利刃,劃破黑暗,指引著革命群眾前進的方向。

  蔡和森以熾熱的信仰點燃理想的火炬,以堅定的步伐踏上革命的征途。他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與山河同在,永遠矗立在人民心中;他思想的火花,與日月同輝,至今閃爍著真理的光芒。

  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第一人

  1895年,蔡和森出生於上海,4歲時隨母親回到家鄉雙峰縣永豐鎮。13歲時,因家境貧困,他被父親送到蔡廣祥辣醬店當學徒。蔡和森立志讀書,在學徒期間堅持自學功課,3年學徒期滿後,他在母親的支持下進入永豐國民小學讀三年級,僅用一個學期就越級考入了雙峰高等小學。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與毛澤東等開始“恰同學少年”的新生活。他在省城長沙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在進步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探討社會問題,走出校門增長見識。

  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等有志青年在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了新民學會,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蔡和森毅然北上進京,途經洞庭湖時忽遇狂風暴雨,面對汹湧的波濤,想到祖國的現狀與未來,他有感而發,作《少年行》詩一首。詩中“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的詩句彰顯出他光明正大的人格以及對革命事業的忠誠。抵達北京後,通過與李大釗等人的交談,蔡和森內心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前往法國勤工儉學,尋求救國真理。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與母親葛健豪、妹妹蔡暢等人從上海出發遠渡重洋,踏上了赴法之路。在法國,他克服嚴寒與疾病,靠著一本字典學習法語,“猛看猛譯”上百種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俄國革命的書籍,先後翻譯出《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及宣傳十月革命和各國工人運動的資料,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