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非遺“潮”起來 消費“旺”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25-06-07 16:44:22


夏布綉作品《長江萬里圖》(圖片來源:央廣網)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據央廣網報導,千年夏布變身養生錘、耳飾、鑰匙扣,百億頂流“小哪吒”躍上新餘蓮花綉,泡泡瑪特穿上景德鎮“扒花”瓷裙……在江西,處處可見這樣的“小巧思”,潮玩文創正從點綴變身主角,成為非遺煥新、文化出圈、產業出彩的生動注腳。

  非遺煥新:千年技藝解鎖年輕密碼

  一幅近9米長的夏布綉《長江萬里圖》在江西首屆文旅博覽會和第二十一屆文博會上接連引發關注,吸引游人紛紛駐足。

  “這幅作品是我跟婆婆帶領團隊耗時13個月、穿針6300萬次完成。”國家級非遺夏布綉新餘市代表性傳承人吳婉菁介紹,十幾種針法和三十多種絲線經緯交錯,展現了山河的壯闊。

  夏布綉在江西民間流傳久遠。在“中國夏布之鄉”新餘,當地百姓將夏布綉用於生活用品。“俗話講,麻布綉花,底子太差。夏布質地生硬,刺綉殊為不易。”張小紅經過不斷實驗,探索出軟化夏布的辦法,在保留其肌理、紋路、色彩的同時使其柔軟適於刺綉。她還創新6種針法,將民間麻布綉升華為夏布藝術刺綉。

  其團隊創作的《萬畝登豐圖卷》《井岡雄峰》等作品,使夏布綉成為頗具贛鄱地域特色的藝術綉種,屢獲大獎。2014年,夏布綉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不是復制,而是讓老手藝長出新枝芽。”接過婆婆“接力棒”的吳婉菁認為,非遺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更多需求,還需要提供情緒價值,主動融入消費大環境和消費市場。她大膽創新,跨界融合,開發出箱包、首飾等上百種文創作品,讓夏布綉融入大眾生活。

  吳婉菁還探索“非遺+現代傳播”,開展線上教學展示活動。“非遺傳承不是一個人的孤勇,而是一群人的接力。”她介紹,婆婆張小紅通過師帶徒、進校園社區鄉村等方式,培養生力軍,接納待業婦女、殘障人士等10000餘人學習技藝,吸引了一批“90後”“00後”加入。同時,她與江西師範大學、新餘學院等高校聯合建立工作室,為夏布綉的傳承及創新研發、學術研究積蓄新力量,推動文創產品設計生產與產教融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