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近日,“問秦——甘肅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在甘肅簡牘博物館開展。展覽分為五大單元,共展出223組(693件)文物,呈現了秦人西遷隴右、西陲創業、崛起關隴、實現統一的創業歷程,系統揭示了秦文化的形成脈絡與鮮明特徵。
“蕞爾小邦”的崛起之路
200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聯合成立課題組,啟動了早期秦文化考古研究項目。本次展覽是對20年來早期秦文化考古發掘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在歷史研究中,有關秦人、秦文化的來源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學術界對此曾有“來自東夷”和“起於西戎”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
展覽展示了天水市清水縣李崖遺址的考古成果,該遺址為秦人“東來說”提供了實物證據。李崖遺址是迄今所見最早的秦文化遺存,該遺址發現了60多座秦文化墓葬,年代主要集中在西周早中期。李崖遺址表現出濃厚的商文化遺風,如隨葬陶器中的方唇分襠鬲,以及葬俗等。
“秦人嬴姓,先祖與殷商關係密切。他們歷經艱險東遷而來,為周王室戍守西陲、抵禦戎人,偏居一隅艱難求生。”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侯紅偉介紹。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蕞爾小邦”,經過艱難奮鬥逐步崛起。秦人先祖非子因牧馬有功受封附庸,賜予秦地,這便是“秦”的來源。秦人與戎作戰,不斷擴張鞏固自身勢力,成為西陲實際的統治者。今隴南禮縣的西山遺址,即西犬丘所在地,也被認為是秦人最早的都邑。此後,秦人“遂霸西戎”,向關隴大地進取,取代周王室成為西部的霸主。
歷經三百餘年的奮發開拓,秦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秦始皇實現一統六國的宏願後,便計劃回到秦人興起地,舉行盛大的國家祭祀。“這個祭祀的地址,就在今天的隴南禮縣四角坪遺址。四角坪遺址是中華文明史上重要的精神標識,為後續的國家祭祀開創了範式。”侯紅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