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剛過去的韓國總統選舉中,李在明以1728萬票當選總統。 |
中評社首爾6月10日電(記者 崔銀珍編譯)峨山政策研究院理事長、前外交部長尹永寬日前在韓國《中央日報》專欄上發文,稱韓美需尋找縮小認知差距的交匯點。文章編譯如下:
在剛過去的總統選舉中,國民以1728萬張票的歷史最高投票數,選擇了李在明候選人擔任總統。希望新政府能夠成功實現國民團結、振興經濟和穩固外交安全三大目標,成為成功的政府。
所有這些都是艱難的任務,尤其是外交安全問題更令人擔憂。6月4日,新政府正式成立後,美中兩國政府的反應便引起了關注。美國白宮表示:"韓美同盟將堅不可摧","美國對中國干涉並影響全球民主國家的行為表示擔憂並堅決反對"。數小時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稱:"中國始終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並反駁美國"不要挑撥韓中關係"。
在如此複雜的國際局勢下,新政府的外交安全政策必須首先從冷靜審視美中關係的變化出發。因為如果外交政策無法跟上外部世界的變遷,勢必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自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成立以來,2017年12月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義為敵對勢力,一年後對華關稅戰正式展開。長達40餘年的對華接觸政策被廢除,而拜登政府也繼承了特朗普第一屆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如今,特朗普第二屆政府成立後,美中關係幾乎演變為無聲的准戰爭狀態。
特朗普第二屆政府加大了對盟友的施壓。過去幾十年,美國一直承擔維護國際秩序的"犧牲",如今開始要求盟友給予相應的回報。
那麼,美國在過去8年間為何發生如此劇變?原因在於兩大結構性變量。首先,中國的崛起使美國的相對實力削弱,而中國不僅放棄了"韜光養晦",更是正面挑戰美國。例如,在印太地區,中國海軍已超越美國海軍的實力。其次,與過去不同的是,如今反美陣營中不僅包括中國,還包括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國家,並且這些國家開始聯手對抗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