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台《公平競爭審查條例》,著力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到印發《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堅決遏制亂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再到施行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在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方面作出針對性安排……政策引領、法治護航,將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確保營商環境穩定透明、市場秩序公平公正,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強化監管要抵制亂作為、偽作為,也要嚴防不作為、慢作為。“無事不擾”絕不意味著“不管不問”,相反,還提出了更高要求,呼喚“有事必到”“有求必應”。
“有所不為”是為了更好作為。以“杭州六小龍”為例,當地政府的全周期服務值得借鑒。三個細節觀之:協調食堂送餐,確保研發人員心無旁騖投入《黑神話:悟空》遊戲製作;借助人才計劃,群核科技獲得150萬元啟動資金,解決創業初期的燃眉之急;推出專利快速預審,為宇樹科技入戶指導、現場辦公。從樁樁件件小事著手,展現“你需要,我解決”的務實作風,提供“接地氣,解難題”的躬身服務,有力護航企業發展。
也應看到,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弊端,“有形之手”該出手時要出手。服務面向的是合規企業,依法保護的是合法權益,而不是搞“法外開恩”、放鬆監管。
比如,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推動修訂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分領域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惡意比價、虛假宣傳、低價傾銷等市場亂象;為更好保障勞動者權益,有關部門約談外賣平台企業,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內部管理,切實維護平台內經營者和外賣騎手權益;為確保消費者利益不受損,針對大數據殺熟、價格歧視、直播帶貨虛假營銷等新問題作出規定,明確企業責任義務……持續完善市場規則,著力矯正市場失靈、規範競爭秩序,才能確保民營經濟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以精準監管整治市場亂象,以貼心服務點燃發展引擎,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實現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民營經濟定能在“兩手”呵護中一路繁花、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