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加強與經濟大省、就業大省合作,著力建設一批行業性、區域性就業大市場。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等地,聯合行業部門和地方開展區域性“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和行業性“千行萬業系列招聘會”12場,直接提供崗位超35萬個。
——技術賦能,做細做實就業服務保障。
4月,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推出人工智能助手“智慧小業”,為畢業生提供崗位精準匹配、就業指導等智能化服務。此外,建設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台,歸集部委、行業、產業等供需兩端各類數據資源9.5億條,利用人工智能模型開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分析,目前平台已面向部分地方和高校開展試點應用。
從長遠看,教育部堅持以促進供需適配為導向,加快高等教育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調整,建立並完善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不久前,教育部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面向新興產業急需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助力畢業生補齊知識和技能結構短板,提升就業競爭力。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鍵衝刺期。教育部已啟動‘百日衝刺’行動,將在畢業生離校前做好有組織的就業服務。”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