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規範稀土出口:行全球慣例,盡大國之責
http://www.CRNTT.com   2025-06-10 14:27:54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行全球慣例,盡大國之責——中國規範稀土出口合理合法

  近期,中國宣布了加強對部分稀土相關物項的出口管制新規,引發廣泛關注和多樣解讀。一些國家的媒體將此舉定性為中國在貿易摩擦中祭出的“外交牌”或“戰略武器”。然而,若將這一政策升級置於全球治理規範、中國自身產業發展需求以及國際責任的宏觀框架下審視,一個更加公正、理性的結論是:這一舉措是中國作為全球關鍵礦產重要供應國,主動對標國際通行做法、提升治理水平、履行大國責任的必然一步。它並非一時興起的所謂“戰術反制”,而是植根於中國自身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深層需求,並與全球對戰略資源進行規範化管理的趨勢同頻共振,最終目的是實現戰略資源可持續利用與全球共同發展。

  中國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規是對國際通行準則的主動對接,核心法理依據在於稀土物項的“軍民兩用”屬性。稀土不僅是製造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和風力渦輪機的關鍵元素,同樣也在先進戰機、核設施等尖端軍事裝備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因如此,防止這類戰略資源被用於破壞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活動,是各國必須承擔的國際防擴散義務。事實上,對具有明顯軍民兩用屬性的戰略資源進行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一個主權國家維護自身安全和履行國際義務的正當權利。因此,中國依法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並非針對特定國家的壁壘,而是切實履行國際防擴散義務,是以非歧視性原則堅持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負責任之舉。

  若僅從國際博弈視角解讀中國稀土新規,便遮蔽了中國產業自我革新的深層邏輯。回顧過往,中國稀土產業曾陷入粗放式發展的困局,寶貴的戰略資源以“白菜價”流失,非法開採與生態破壞相伴而生。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不僅透支國家資源禀賦,更難以支撐全球產業鏈的長期穩定。2024年《稀土管理條例》的出台,標誌著中國稀土治理進入法治化新階段。相關部門建立稀土產品追溯信息系統,更是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透明之網”,劍指走私與逃稅亂象,彰顯了中國提升行業規範水平、打造健康產業的堅定決心。中國通過改革推動稀土產業摒棄“以環境換增長”的舊模式,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既守護本國生態,也為全球產業鏈築牢更可靠透明的稀土供應基石。規範方能致遠,一個高效治理、環境友好的中國稀土產業,最終將讓國際用戶受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