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澳門新華澳報10日發表富權文章:“黨外在野大聯盟”將會燦爛盛開還是曇花一現?以下為文章內容。
“黨外在野大聯盟”昨日發出採訪通知,該“大聯盟”將於明日上午十時在台大校友會館四樓舉行成立大會,議程包括有發起人介紹及倡議、貴賓致詞、戰世代發聲和大合照等。
“黨外在野大聯盟”的發起人名單包括有前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館長”陳之漢、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及董事廖元豪,還有“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行政院”前發言人孫立群、“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等馬政府時代官員,以及反戰學者馮建三、“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前“喜樂島”聯盟主席施正鋒、“秋鬥”工運系統的鄭村棋、林子文、黃德北、醫師蘇偉碩等人。
“黨外在野大聯盟”在採訪通知的說明中指出,近年民進黨打著“抗中保台”旗幟恣意妄為,將一切異議聲音、在野黨甚至一般民眾貼上“中共同路人”標籤,嚴重侵害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說明指出,賴清德以僅僅百分之四十得票率當選“總統”,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也未過半,既是“雙重少數”,即應虛心傾聽多數民意,與在野黨共商國是;豈料,這個黨竟喪心病狂,為逞一己之私而發動大罷免,製造綠色恐怖,企圖消滅在野的監督與制衡力量,讓民主設計淪為被利用玩弄的工具,徹底踐踏民主的尊嚴。
“黨外在野大聯盟”指出,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需要新的對話、新的願景,建立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新共識”。黨外是我們的信念,因為我們看清民進黨背離初衷、背叛民主,只剩下一種聲音的時候,黨外精神就成立我們守住希望的最後武器。我們要集結台灣真正進步與改革的力量,推動民主、公義、自由、和平。
“黨外”這個名詞,本來是屬於民進黨的專用詞語。實際上,“黨外”及“黨外運動”一般指台灣地區在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之前,由非中國國民黨人士以類似政黨形式進行的民主運動,因而被視為民進黨的前身。當時一黨專政的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和威權統治,剝奪及打壓人民集會與結社自由,禁止組織政黨。反對派及其他社會公民團體與獨立主張人士在尚未成立政黨前,以“黨外”為名推動台灣民主。被視為民進黨創黨標準性事件的圓山飯店會議,其稱謂就叫“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會員大會,提案號召與會人士共同組成新政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