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憑票根享受奶茶第二杯半價”“一張票根可以換多家博物館門票”“這個假期有的玩兒了”——如今,票根不再只是消費憑證,還是串聯起不同場景的通行證,讓單一消費行為不斷產生乘數效應。
剛過去的小長假,多地文旅市場推出票根新玩法。在甘肅省蘭州市,馬拉松參賽者可享多重優惠;在江蘇省南京市,憑5月大型演出票可在200家商戶打折……景區人士表示,借助票根經濟,客流有望明顯增長。
票根經濟為何能迅速興起?它如何改變消費習慣?未來又該如何釋放更大能量?
從“用完即棄”到“流量入口”
遊客王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手機里的票根照片:“去年夏天看完展覽,還能用這張票在南京路上的餐廳享受8折優惠,連停車費都減免了。”
提到票根經濟,不少人對2024年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特展記憶猶新。彼時,新世界集團、黃浦區先後推出聯動活動,觀眾可憑展覽票根享購物、餐飲等優惠。據官方數據,這場展覽帶動城市綜合消費比例高達1:30,創下百億級消費規模。
2025年以來,票根經濟迎來爆發式發展。
4月18日至5月5日,憑借一張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票根能解鎖30多個商圈、1100多個商戶的優惠,活動期間累計吸引客流7666萬人次,帶動消費251.7億元。
2025年3月起,河南省洛陽市推出持有抵洛高鐵票半價游11大景區的活動,激活了當地淡季旅遊市場。
“五一”假期,北京華熙LIVE·五棵鬆圍繞演唱會前後的消費時段打造“5小時生活圈”留住觀眾,巧用票根經濟為20多家酒店提供折扣並帶來可觀流量,有效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商業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