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記者9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油料所”)獲悉,該所王漢中院士團隊培育的油菜新品種“中油雜501”創中度鹽碱地油菜單產紀錄。在陝西蒲城半乾旱區中度鹽碱地油菜50畝連片示範田裡,陝西省農作物學會組織來自青海、陝西、湖北、江蘇等地科研及推廣部門的行業專家開展的田間評價顯示,該品種一次性機械實收畝產達312.23公斤。
“2024年秋播以來,陝西持續乾旱導致土壤鹽分濃度升高,對作物生長造成雙重不利影響。‘中油雜501’在陝西蒲城半乾旱區中度鹽碱地示範區表現出極強的耐旱、耐鹽碱能力,在特旱年份仍實現穩產高產。”油料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研究員頓小玲介紹,種植該品種後土壤鹽含量降至約3.2‰,相比周邊冬閑區土壤鹽含量降低20%,顯示了良好的生態改良效益。
“中油雜501”歷時十年攻關培育而成,是我國生物育種專項油菜領域唯一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具有耐密植、高產、高油、耐鹽碱、抗病等特性。“‘中油雜501’通過特殊的生理機制,在乾旱、鹽碱等脅迫條件下仍能維持較高光合效率,配套每畝3萬株以上密植技術,可顯著提升水肥利用效率,實現‘以密抗逆’。”頓小玲說,農業農村部已將“中油雜501”列入2024年全國農業主導品種,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
今年夏收以來,“中油雜501”在湖北、江蘇等省份多地示範片創下高產紀錄,其中在湖北南漳縣稻油輪作區機收畝產302.11公斤,創湖北省丘陵山區稻茬油菜高產紀錄;在江蘇東台市高產競賽點,配套密植高產技術,機收平均畝產高達377.68公斤,創我國冬油菜百畝機械實收高產新紀錄。 |